
站务人员
会 长:陈云明
义门陈回归庄文化研究会 会 长
站 长:陈得亲
义门陈回归庄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
副站长:陈小青
义门陈总会全国统修族谱委员会 主任
副站长:陈义祥
回归庄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副站长:陈德松
义门陈回归庄文化研究会 牒谱专家
寻亲专文推荐
寻根艰难曲折,结果圆满成功 (最新修订版)
作者:陈振海 敬撰 发布时间:2021-11-12 19:31:38 浏览次数:28201
寻根艰难曲折,结果圆满成功 (最新修订版)
陈振海 敬撰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搜寻并加入了很多陈氏家族网站和陈氏家族群,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试图考证我们的来源。
考证的出发点有三:一是按字派查找,二是按口传的“江西省六锅庄,六股庄,来自麻城”,三是按“祖居江西某筷子巷,来自麻城”查找。
按字派查找时我和已知的陈氏五百多个字派比对,发现我们的字派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可能我们的字派是来到信阳定居以后新立的字派,不含有历史信息。我也打听到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一支陈氏口传也是“江西省六锅庄,从麻城来”,就反复多渠道查找,得出的结论是:古代江西省无六锅庄的地名,六锅庄极有可能是信阳六股庄和义门陈“砸锅分家”故事的误传。
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在居住在麻城的麻城庄和果石庄里反复找寻,网上很多寻亲信息都称祖居地为江西瓦屑坝,江西筷子巷,麻城孝感乡,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我查找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筷子巷是指江西省鄱阳县筷子巷,现在叫筷子街,是一个古代鄱阳湖流域移民集中由水路到达长江流域和麻城地区的码头,政府在这里设立过为移民签证的机构,我猜想是移民的后裔把在这里办过的一张签证上的地名当作了祖居地。
后来我倾向于我们是河南省信阳市龙井乡的所谓六股庄陈氏的后裔,因为六股庄是明朝洪武年间迁来信阳的,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在信阳市周边支系众多。以至于一段时间里我见到六股庄的人就非常高兴,感觉很亲切。
二零一八年农历正月初一,我去给连声叔拜年,特意向他老人家打听我们祖居地的信息,他非常肯定地说他小的时候见到过的一份忆纸(祭祀亡灵的经禅薄)记载为湖北省车水县鸭儿坑陈家大湾。于是我考虑陈家湾和陈家大湾全国会很多,鸭儿坑的地名一定不是随便可以编造出来的。我在网上查找,只有广西省有个鸭儿坑村,湖北省更没有车水县。
问题又回到了起点,我又回到“义门陈,筷子巷”上思考,筷子巷可能是出发地,从鄱阳湖沿长江,然后走陆路可以到达湖北省麻城。当我试图寻找在长江可能下船的地点时看到了浠水县,浠水县有条巴水可以乘船直达麻城。期间无意中查到了浠水县在清朝时是黄州府蕲水县,忽然想到車水县是不是蕲水县的误读误写呢?
于是在浠水县的卫星地图上反复查找,终于找到了鸭儿坑这个地名!从得到鸭儿坑的地名到寻找到,整整经历了五天!
接下来就是在网上发布寻亲消息,在长达十多天的网上聊天中确定:鸭儿坑是义门陈氏回归庄家族源英公的始居地。后来在网上陈氏宗亲的帮助下得到了我们文德(字宗德)祖的家谱记载。
在实地验证的过程中,开始我以为陈家大湾是指地图上鸭儿坑东边一公里的陈家湾,到了鸭儿坑见到了两位参加过修谱的老人后得知:在回归庄和浠水陈氏家族里,陈家湾和陈家大湾有很多,最后分析忆纸中祖居地的记载为民国时期,距离文德公迁出已经很久,陈家大湾的地名可能是后人根据前人祖居地陈家人很多的传说而臆造的。而我们是麻城人则是上辈人说祖居地在“麻城那边”演变过来的。
至此,我认为我们家谱中史迁祖宗德就是回归庄省四份家谱中记载的文德,字宗德。
难忘我和陈振军,陈振勇,陈秋芳一行四人在鸭儿坑受到的祖居地宗亲的热情欢迎:鸭儿坑的两位老谱师陈云辉和陈建新在我们一行早上八点到达鸭儿坑之后在门外鸣炮欢迎,对我们问寒问暖,给我们准备了早餐。特别是建新老人已经八十几岁高龄,还在子女家里养病,连夜让人从县城送回到鸭儿坑陈家湾等待我们的到来。云辉老人也是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不久,陪我们寻访鸭儿坑,一起去八十里外的巴河镇寻根。
更难忘我们到达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陈家湾时的情景,陈家湾宗亲听说迁出有两百多年的宗亲找回来,整个陈家湾沸腾了,陈道银和陈荣言老人等在湾里等候,我们每经过一家门前都要鸣炮欢迎,快到了陈荣言家时,宗亲们让我们等候一下,原来是他家的鞭炮还没有买回来。
来到义门陈回归庄省四份甯公祠堂,当我说“老祖宗,我们回来了”时,陈家湾老人欣慰的笑容真的难以形容,让我终身难忘!
中午陈荣言老人在家里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一起陪同的陈家湾宗亲给我们热情洋溢地讲解义门陈回归庄的历史,甯支的发展迁徙史,义门陈百犬同槽的故事。
由于我们路途遥远,吃完午饭要赶回信阳,宗亲们依依惜别的情景感人泪下!
回到信阳以后,家族谱师提出了质疑:年代准确吗?这才在以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产生了更加动人心弦的寻根故事!
我们第一次去浠水时间仓促,没有查到文德的出生资料,实际上谱中也没有。后来得知巴河镇回归庄省四份甯支在乾隆年间修了一次谱,只记载了文德公的出生,后来在1933年才续了谱,记载了文德生卒娶未祥葬祖山。分析认为这里的葬祖山一是迁出了无法考证,二是一百五十多年后修谱,没有后裔,葬在了哪里不知道,也就是葬在了哪里哪里就是祖山。
文德公出生年代的比对只能从他二哥文统公后裔的出生年月进行估算。这一比对我傻眼了:文统和我们家谱中记载的史迁祖宗德差了差不多五十年!
寻根问祖,在没有任何可信记载的情况下,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家族老人和思考是三大法宝。在得知年代不符合以后我就仔细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走访得知传说自家有人中过状元,他见到皇帝时还做了一首诗,是个诗人。延声公早期的家谱记载,陈宗德从麻城的一个“木易子啥”的地方来到信阳,没有记载平靖关有祖坟。
经过反复与巴河宗亲沟通,得知四份谱中记载的文德公是从榨谱嘴迁出的,榨谱嘴当地读作榨磨叽,湖北口音的榨铺嘴与口传几百年的“木易子啥”的近似。谱中文德公的祖辈猷字辈葬葫芦山,在陈沆状元的祖居地附近,而文德公与陈沆公远代是同宗。这样分析四份谱中记载的文德公应该就是我们的史迁祖文德公。
那五十年左右又差在了哪里呢?还需冷静,还需分析。查阅陈银声所编家谱的初稿得知:家族迁来信阳时在河南信阳和湖北省广水市交界的平靖关留有祖坟,陈宗德和他的两个儿子在清咸丰六年(1856)一起迁来信阳,我们的字派是“金玉鸣堂声振远……”。这里有一个问题:平靖关祖坟到底是谁的?金字辈二公是宗德的两个儿子吗?这才有后来的几去湖北省广水市和无数次的在家族中走访。
首先落实我们迁到信阳的年代,家谱记载是咸丰六年迁来信阳的,到底对不对?目前最可靠的碑文记载是鸣清公出生于1865年,往上不知出生年代。一个有趣的故事意外论证到了鸣清公父亲鹤田公的出生年代:陈连声出生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鹤田公于头一天去世,当陈连声的母亲抱着他来到梓树洼时,鹤田公的二媳妇柳氏说:老头子早走了一天,瞧这多好的一个男孩子(意思是指亡者投胎)!后来又多方面证实这个时间是对的,也就是鹤田公过世于1933年农历九月二十一。
查阅信阳县县志得知:陈鹤田,字治凡,廪贡,鸣清(举人)父,候补训导,年八十七。这样就确定了鹤田公出生于1846年。 家族老人把很古老,很早的事情说成是咸丰六年,说明这个时间对家族很重要,陈三姑(陈银声)说过:他奶奶柳氏常说他的公公鹤田迁到信阳时已经好大了。再综合其它信息分析,我们在1856年迁来信阳是正确的。
那么,家谱的问题就出现了,1856并不是陈宗德携二子迁来信阳,而是迁来信阳的是金一公和金二公两家人(家谱说是金一公和金三公,金二公在逃荒的途中饿死)。
思考一下:金字辈以后有字派连接不会差代,差就应该差在了宗德到金字辈中间一代或是两代!这中间世系断了代必须要找到依据,一是这一代或是两代的祖坟,二是这一代或是两代中间的另外一群人。
在很多老人之间反复走访又去广水很多次得知:平靖关祖坟是合葬坟,在信阳的祖坟区金字辈两兄弟的公共祖坟只有一座合葬坟,这就是金字辈父母的坟,墓碑在破四旧运动中被毁,是运字辈。 期间寻找到分散居住在广水的宗亲,他们荣字辈青壮年时正是日寇侵华时期,大都牺牲在抗日战场或被日寇杀害,他们的儿子辈基本是后爹养大的。对他们的认定以及他们提供的模糊信息的论证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这里就不记述了。
走访得知金一公和金二公后裔之外还有自家,在信阳宝石桥还安葬了一位金字辈先祖,但不是金一公和金二公,金字辈兄弟也只有亲兄弟俩。这就意味着从宗德公到金字辈中间的确差了代! 以后的时间里在家族中反复走访,几去广水的平靖关和黄土关才弄清家族的历史:平靖关又名恨在关,黄土关又名恨土关,我们运三公支下的金字辈两兄弟是从黄土关(家族老人称恨土关)来信阳的,我们在黄土关称南门,是幺门,运一公和五个儿子居黄土关大关口,称北门。
运一公和运三公才是史迁祖宗德的两个儿子!那么我们运三公支下的字派为什么是金玉鸣堂声振远……呢?运三公支下金一公后裔记载玉字辈三兄弟为鹤洲,鹤田和鹤书,三兄弟还有名为玉尧,玉宪和玉东,而金二公后裔记载玉字辈的名字为玉景,玉坤和玉林,没有鹤字辈的名字。
为什么?!思考得知:原来是运三公支下迁来信阳后,金一公以光字辈为金,裕对应鹤,把裕尧,裕宪和裕东改名为鹤洲,鹤田和鹤书,字派改为“金鹤鸣堂声振远诗书继世罄延长”,而金二公的三个儿子没有改名,到了下一代,裕字辈的儿子辈才统一为“鸣”字辈。这样,祖居地陈家湾的字派从文,运,光,裕和运三公支下的字派金,鹤(裕)鸣堂……中的裕字辈完全对应了!结合其他信息证明这完全是正确的。原来我们家谱中的字派“玉”应该为“裕”!
接下来是寻找运一公的五个儿子中三个迁到五里店的后裔宗亲,同样经历了很长时间和艰难的过程。运三公支下我的爷爷辈的老人说他们在罗山县,我的父辈们说在五里店,都是听老人说过没见来走动过。传说家族合修过家谱,因为日寇侵华运三公支下没有把家谱送到五里店。五里店镇陈氏有三大支系,罗山县陈氏更是多,要在没有任何可靠地点,人口数量信息的情况下寻亲真是难!
艰难精彩的寻找过程这里略过,最后终于找到,原来他们早于运三公支下从黄土关迁出,先迁到罗山县青山乡,后又迁五里店镇,日寇侵华时他们又分散不同地方,早在日寇侵华以前就与运三公支下失联。
为了说明寻根的准确性我们来验证一下:祖居地的字派是……天开文运光裕远扬荣华久长……,我爷爷的爷爷鹤田公在从黄土关迁来信阳时十岁,他原名裕宪(黄土关宗亲一直把祖居地字派用到华字辈),他的父亲光字辈的名讳失考,他的爷爷是运字辈,他的曾祖父是文字辈,名宗德。而在鸭儿坑世传中文字辈共记载两千人左右,其中共有十几人字为宗某,都是住在巴河镇长征村陈家湾附近的榨铺嘴。
吾祖公成公,义门用公长子,公讳旻,字元集,号胜时,恩贡士,敕封公成郎,宋嘉佑七年(公元1062)奉诏分庄,由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古江西省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迁蕲水(今浠水)县北关外向洋河樊家港为回归庄,距今955年。至回归庄第十四世有省字辈兄弟十一人,分十一大份。省一、省二、省三、省四,省五、省六,省七、省八、省九、省十、省十一。
省四公,字仁甫,生三子,长子澜英、次子源英、三子汉英。次子源英迁竹瓦镇鸭儿坑,官至奉政大夫,生纲和纪,纲又生四子,宣,甯,宾,容。吾族为省四份纲祖甯支。
约在乾隆四十三年,吾祖回归庄第二十八世孙文德公,字宗德,由现在的浠水县巴河镇长征村陈家湾迁信阳市与湖北省交界的平靖关。文德公迁出时带了两个儿子运一和运二,运二公在逃荒途中饿死,文德公在平靖关又生下运三公,大约在咸丰年间,运一公的五个光字辈儿子中的三个迁到了罗山县,一个留在了黄土关,运三公随两个儿子迁信阳市浉河区,后运一公的一个儿子又迁浉河区(无后),葬宝石桥。
寻亲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是结果很圆满成功!在此感谢宗亲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望我家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寻亲结果一样人人幸福,美满!
公成公三十五世,文德公七世孙陈振海 敬撰(18903760207)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 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回归庄分会(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
● 会长:陈云明 手机18995749555 陈氏乐园网 站长:陈得亲| 站务交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