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务人员
寻亲专文推荐
【重大发现】存世最早的义门族谱重要信息解码
作者:陈义祥 发布时间:2020-03-15 20:24:13 浏览次数:34523【重大发现】存世最早的义门族谱重要信息解码
——解读明代弘治老谱的义门世系和关键节点
文∕陈义祥
近段时间写了一些义门史料的考证文章,引起义门后裔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在(点击蓝字进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 ——宗谱考据的原则兼议“异流同源说”》一文中征求义门谱志史料的消息甫出,就收到义门宗亲和社会的反馈信息。这几天陆续收到不同版本的义门陈氏宗谱十余种,与义门有关的史料信息和各类文献近百条。其中有湖北省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提供的数种版本宗谱,更难得的是有关人士为我提供了目前存世最早的明代弘治年和万历年义门陈氏族谱的手抄本电子版。在此非常感谢提供谱志史料的宗亲和各界人士,同时也认为这是对我莫大的信任和鼓励。
经过这几天对收集到的谱志史料的整理和吸收,感觉收获很大,其中最有价值的还是明代弘治十四年《义门陈氏江州老谱》。该谱在义门世系和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有交代。自陈叔明至义门分庄的世系排列与北宋嘉佑分庄前的文献基本相符,没有清代及后期宗谱的“钰”、“珂”、“嗣”辈名;“兼”、“京”、“褒”、“瓘”、“机”这几代先祖有出生或中进士时间记载,关键节点可以衔接,包括陈伯宣和陈旺活动年代都在该谱的记载时间范围内,没有冲突。这些重要的信息将为义门陈氏族谱研究带来全新视野,成为义门宗谱研究的突破口,甚至有望于解决数百年义门世系纷争的谜团。
本人现就该谱的部分信息与广大宗亲分享。
明代弘治年老谱原来一直秘藏不宣,为义门陈牛公庄湖北省仙桃市后裔所藏。2016年对外公示,轰动一时。经湖北日报、荆楚网等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有北京、湖北、江西等有关部门和专家鉴定为明代老谱,意义重大。全国“非遗”评审专家、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认为这部《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是迄今发现的成书最早、保存最好的谱牒,极具史料价值,够得上“国家级历史文物”。
(明弘治十四年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截图)
该谱是义门陈牛公庄越舟湖义门堂三大房族人于明代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合族同刊。族谱材质为黄绫布,毛笔书写,有七十余页面,保持完整。但因是布质材料,有些字迹有漫漶难识现象。谱书首页中间为竖式两行书写“义门陈氏江州老谱”,左行为“越舟湖义门堂三大房人等同刊”,右上行小字为“大明皇上弘治十四年辛酉岁合族季冬月镌”。第二页大字为“陈氏族谱”,左边小字为“本支襄事目次”,即注明三大房四世孙续修该谱牵头人尚才、尚富等八兄弟姓名。
该族谱详细记载了自陈氏得姓始祖满公至义门陈发源祖叔明公再到唐宋义门世系直至牛公庄分庄始祖汝悦公的世系,又由牛公庄一世到该谱修谱时间的支份世系。
为了便于让广大宗亲了解最为关切的问题,本文只解读从陈叔明至陈崇这一段世系和重要文字及节点介绍。
一、世系排列:
满公——(中间世系省略)——叔明——志皋——才——蕴圭——兼——京——褒——瓘(钰)——瓖(嗣)——阔(伯宣)——檀——旺——机——感——蘭——青——伉侍仲俛伟伸六兄弟——仲三子:崇、谐、试;伟五子:的、礼、周、善、奇——(略)。
二、显祖生平记载摘录:
志皋(注:非“志高”):叔明公长子,字舜举,号青(注:查陈氏明万历年谱,掉“云”字)先生。仕唐为会稽郡司马,详唐书表。为人宽和敦厚……。配唐(注:指婚配姓唐的夫人),生子一,才(注:此句指“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才”);副王(注:指娶如夫人王氏),生女一,归郎王力(注:此句是指志皋生一女儿嫁给郎儿王力)。
才公:志皋生子,仕晋(注:掉“陵”字)郡司功参军,详唐书表。丙寅科状元。配郝,生子一,蕴圭;副周,生子二:蕴玉、玮。
兼公:蕴圭生子,字时达(注:非其他史料字“不器”),生于唐高宗乾封丁丑(注:查明万历年陈氏族谱和民国版铜鼓聚星堂谱应为“乾封丁卯年,公元667年),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登进士。配骆,生子三,衮、京、齐”。
京公:兼公次子,字庆福(注:非“复”),生于唐中宗嗣圣四年丁亥(注:唐中宗嗣圣只有一年即甲申年公元684年。丁亥年是甲申后四年,但非嗣圣年,为误记。其出生时间为公元684年或687年)。登进士,官至给事中,集贤院学士赠秘书少监。配杨(注:非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文中的常姓妻子。),生子一褒。
褒公:京公生子。字德言,生于唐睿宗景云四年庚戌(公元710年,庚戌为景云一年,四年为误记),任盐官令。配冷,合葬于龙峰洞。生子一,瓘。
瓘公:褒公生子(注:非褒公嗣子)。一名钰(注:有些近代谱把“钰”另立一代,包括《义门陈大成谱总谱》),字公浦。生于唐元宗开元戊辰年(公元728年)。配黄,生子一,瓖;配马,生女一,归吴进士;副孙,生女一,归赵翰林。
瓖公:瓘公生子。原名瓖,一名嗣(注:有些近代谱把“嗣”另立一代)。仕唐为临海令,赠太保,配谢太君……。生子五,淇、鸿(注:非“洪”)、渊、浩、阔。
阔公:淇、鸿、渊、浩四公俱迁福建泉州,不能悉载。公字伯宣,号??(注:问号两字不辩)。配赵,生子一,檀。夫妻合葬于瑞昌金城?午山子向。
檀公:阔公生子。字逸民,一字用材。聪明俊伟,随父君圣治峰下龙潭窝。配张,生子一,旺;副周,生子二,晓、晁。
旺公:檀公长子。字子盛,一字天相,山(注:“山”疑为错写或掉“庐”字)始迁九江府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敷浅原艾草坪为义门始祖,封晋国公。配孙,生子一,机。
机公:旺公生子,字文智,号师孟。登唐懿宗咸通(公元860—873年)进士,由中书舍人仕宗人令,追赠燕国公。配邓,生子一,感。……副王,生女一,归邓进士。
我们再把以上有时间记载的世系排列一下:陈兼(667生)——京(公元684—687年生)——褒(公元710年生)——瓘(公元728年生)——瓖——伯宣——檀——旺——机(公元860—873年登进士)。
从陈京到陈机之间的世系排列和出生时间来看基本可以衔接。陈伯宣和陈旺虽然无时间记载,但从前后有记载的时间大致可以推算出其所处年代。
我们进一步解读会发现有趣的两个现象:一是该谱的编纂者参考和借用了唐书和唐表史料,如叔明子志皋和志皋子陈才文字介绍中,专门有“详唐书表”字样。说明该谱采用了唐书唐表内容;二是,该谱在陈兼、陈京的出生时间上又没有采用唐史和柳宗元的《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的时间节点和文字内容。谱记陈兼字“时达”非“不器”,排行也非“陈二”。陈京的出生时间该谱记载为公元684或688年,与柳文载陈京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4年)终,在年龄上无法对接。还有谱载陈京字“庆福”而非柳文的字“庆复”,甚至其妻子非柳文的常姓,而是杨姓。谱载陈京的兄弟为衮、京、齐三人,而非柳文的伯兄挡、仲兄苌。
还有,该谱记载陈崇是陈仲长子,陈伯宣的九世孙,陈旺七世孙。该世系没有采用《宋史-陈兢传》的“伯宣子崇”,而是采用北宋分庄前的有关文献。
另外,该谱在陈伯宣和陈旺两位重要历史人物记载上文字介绍不多,没有生卒时间记载。在查阅、比对万历年陈氏族谱和乾隆年版西冈陈氏家谱(敦本堂)均有陈伯宣和陈旺的活动时间记载。明万历年谱也是牛公庄谱,万历戊戌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纸本抄写,比弘治老谱晚97年。但是很遗憾该谱部分内容在原稿上重新贴纸抄写,抄写笔迹明显非万历谱当事人。从其书写内容来看估计是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所作修改,因此,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远不如弘治老谱。
修改后的万历谱参照系只能把其看作清代或民国版族谱,其记载陈伯宣和陈旺的文字介绍也摘录于本文,以供方家参考。
阔公:字伯宣,号主敬。生负文史之才,征著作郎不就,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由泉州迁南康府(注:庐山所辖的南康府此时尚未成立)庐山圣治峰下,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三月初吉,天降神人访公于匡庐之居,请以艾草坪易地作道,公奇其神乃听命……
旺公:字子盛,一字天相。有瑞应,既长卓异,自庐山迁九江府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敷浅源艾草坪为义门之始。祖时授承议郎知德安县事,后宋仁宗天圣四年追封晋国公,寿八十一岁。老谱载以唐元宗开元辛未年迁德安,论者谓时不相符(注: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老谱记载旺公在开元辛未年迁居德安,谈论此事的人说这个时间与陈旺所处的时代不相符合)。
(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义门族谱)
有《西冈陈氏宗谱》(敦本堂)乾隆三十二年版记载“旺,敕封晋国公,字天相,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20年)始从庐山迁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又有《义门陈回归庄大成谱》民国版翻印记载“望,字天相,承议郎即江州牧,追赠晋国公。……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己亥迁德安县敷浅源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艾草坪……”。
(清乾隆版《西岗陈氏宗谱》)
(民国版翻印《义门回归庄谱》)
又有《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关书》载:江州义门陈氏家族陈泰皇恩均分义产事:窃念家世以唐迄今同居十三世,计二百四十余年,聚族三千九百余口,代传孝悌……。按嘉佑七年(1062年)分庄,公元1063年—820年(元和十四年)=243年。若是陈旺和陈伯宣于元和十四年由庐山迁居德安义门至嘉佑年分庄在243年左右,与陈泰《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关书》记载的二百四十余年时间正好相符。
义门弘治年族谱比已知最早的明嘉靖六年祁门特峰《江南陈氏大成谱》还早27年,比嘉靖三十二年甲寅谱要早53年。《江西通志》、《九江府志》、《德安县志》、《庐山志》都在其后刊印,没有受到以上谱志史料的影响。可以想见,弘治老谱在编纂时参考的一定是更加古老的义门族谱。
该谱记载的伯宣子、陈旺父“檀”的名字和世系辈份,也应该是存世最早的有“檀”字记载的族谱,因为在嘉佑年分庄之前的文献“檀”名是没有记载的。留存文献只有“孙旺”,没有“子檀”;还有一些史料记载为伯宣子旺,如《唐表》等。
大部分近代谱(包括清代、民国)把“檀”字作为一个辈名明确记载族谱后,还出现了部分族谱把瓘公的又名“钰”字或瓖公的又名“嗣”字单独另立一代,造成辈份多出现象。由原来的“——瓘——瓖——阔——檀——”变成了“——瓘——钰——瓖——阔——檀——”或“——瓘——嗣——瓖——阔——檀——”的辈分排列。这是后来修谱人搞错的根源,我们可以从该弘治老谱看得很清楚了。
(有“钰”名的民国版铜鼓聚星堂宗谱)
(有“嗣”名的民国版翻印《回归庄大成谱》)
仔细分析弘治老谱的世系排列和时间节点也存在一些疑惑或问题。譬如:虽然陈瓘至陈机的时间节点可以衔接,但陈机至陈崇时间节点与文献记载就有差异。陈机登唐咸通进士时间存疑,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其晚年,需要进一步解读和分析。还有该谱发现有几处错字、漏字现象,特别是有纪年时间搞错,如把乾封丁卯写成“乾封丁丑”;唐景云庚戌年为景云元年而非“景云四年”。如果没有比对谱本,以后续谱就会以错传错。
该谱如同一位孤独的历史老人孑然于世,遥承宋元 ,下接明清,能留存于现世一睹其容也是我辈的幸运。通过比对现有的义门宗谱,也发现有些宗谱的记载取自于该谱或该谱的母谱,但是之后又衍生出一些错误,如民国版的铜鼓聚星堂谱几个时间节点与弘治老谱基本一致,但其世系又多出一代“钰”字,文字又有增加或修改等 。
仙桃明代弘治老谱的出现,它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还待挖掘和研究,目前尚未见到专业性的研究文章和释文。虽然其并非完美,但在519年的历史烟云中它应该是少受“污染”的义门族谱,是现有义门族谱的“酵本”。或许,解决义门陈世系数百年纷争和疑惑的重要密码就藏在这里。
2020年3月8日初稿 3月11日再稿
后记:本文是明代弘治义门老谱的初步解读和探索性文章,重点解读唐代有争议和疑惑的义门世系和人物记载,起抛砖引玉作用。真理越辨越明,现征求该谱记载的伯宣子“檀”或檀子“晓”、“晁”的文献史料 ,若有宗亲提供记载“檀”、“晓”、“晁”的可信史料(铭、志、史),或能够证实“檀”存在与否的考证文章,请联系本公众号有稿酬领取。
● 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回归庄分会(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