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务人员
寻亲专文推荐
颖川始祖源流与世系迁徙分布
作者:陈得亲 录入 发布时间:2013-11-26 19:55:42 浏览次数:80348
颖川始祖源流与世系迁徙分布
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而人有祖”。祖宗虽远,尊敬有加。 华人是重视祖先的民族,崇拜祖先、孝亲行仁,为传统美德,所谓“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不忘本、思祖德,是世界其他民族所少见的。 数千年来,华人在血缘关系上,以家族亲情为起点,以社会道德重心,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各宗族之谱牒,发挥了重大作用。 族谱的价值观,古今不同,古之谱牒,作为明世次,别亲疏的根据;也是继承权位与财产的凭准。而今天呢?主要利用谱牒的史料:考查历史名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事迹,在海外往往通过族谱所记载有关的民族源流,迁徒分布,为寻根作出服务。 近年来,美国家谱学会搜集到中国的家谱四千多种:日本家谱学专家多贺秋五郎对中国的族谱经过长期研究之后,写成了一部专著,名为《宗谱的研究》,出版者日本东洋文库。 随着文化史和社会学等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已注意到谱牒史料价值,谱牒学与姓氏学一起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宗祠标志着根的所在。“根”既备受瞩目,寻根就显得动人。如菲律宾总统科拉松于前年在访问中国时,到福建同安鸿浙村拜祖寻根,她说:“在菲律宾我是总统,但在这里我是滋浙村儿女。”多么亲切而动人呀! 据族谱所载:重华公至今有四千二百余年,从实公算起,亦有一千九百余年,实公之前,世系多错综复杂、改姓又复姓,生陈死姓林,以致各地谱牒,所载先代世系,略有异同,各别其说,因此,陈氏各流派之族谱,皆以实公为第一世。 满公(周)为受姓之始祖。 实公(汉)为颖川始祖。 自太始祖重华公至今,传了一百五十余世,历四千二百余年,源远流长,世系分明,世系者,血缘一脉相承,有系统记述世次。 据族谱记载:陈氏世系有七、兹略述如下: 世系之一——自重华起 太始祖重华公,诞生于公元前二二九三年,传至三十世胡公满受封为陈候之前一年止,历一一八一年,传代平均年数为三四、七三年。 世系之二——自胡公满起 胡公满受封为陈侯之年(公元前一一一一年)起,到了陈国被灭(公元前四七八年),共传二十世,历六三三年,传代平均年数为三一、六五年。 世系之三——自衍公起 五十四世衍公(公元前四三五年),传至六十五世平公(汉丞相),经七十一世汤公,至八十一世寮公止,历二十七世,计六二八年,平均传代年数二十四年。 世系之四——颖川世系(自陈实公起) 重华公传至实公为八十一世。颖川始祖、字仲弓、溢文苏范、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一〇四年)、卒于灵帝中平四年(一八八年),传至元光公、历十三世,计五一二年里 世系之五——南朝世系(自霸始公起) 八十九世霸始公(公元五〇九年),字兴国,第一代高祖武皇帝,传至一四五世少棠公,历五十六世,共一二四七年。 世系之六——霞漳世系(自元光公起) 实公十二世孙陈政,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六一五年)。唐高宗勒镇闽,政子元光公,屯漳浦云霄,卒于仪凤二年(公元六七七年),封开漳圣王,传至一三四世清日公,历四十二世,计一一七九年。 世系之七——南陈世系(自忠公起) 九十四世忠公,原籍京兆万年县,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七三六年),皆子邕被谪入闽,居兴化,旋移漳州。邕官至太子大传,称开闽始祖,传至一三五世清灵公。 上述七世系,可考者一百四十多世,各派各支,日益繁衍。因篇幅所限,而以颖川始祖之迁徙分布,攀其彰明显著者略述其概要。 陈汤、少好书,博达善属文,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就献食丞,数求使外国、迁西域副都尉,在甘延寿属下,镇守西域边界,论功封汤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汤卒于公元一年,迨王莽专政时,追封为破胡壮侯。 汤之长子冯封为破关侯。 七十四世孙孟琏公,为固始祖。 冯之曾孙名珍拜为司棣尉。 珍之子名嗣,拜为司策校尉。 嗣生翔字子磷,少年时略知名,善结交,后太尉周景石辛之荐举,拜为侍御史,后迁官为定襄太守,再拜议郎补为御史中丞。 磷生子三:长窬、次逐、三实。 实公世居颖川,是颖川始祖。 颖川,于秦灭魏、韩后,设颖川郡。郡治长社,地辖河南中部大片土地。 西汉季年,改长社为许县,仍属颖川郡。 东汉,魏、晋因之。 东魏恢复长社为颖川郡治,又改为南郑州,州治及颖川郡之郡治。 隋改长社为颖川县。 唐改颖川县为长杜。 而今长社即长葛。 故颖川陈氏遗迹,多在今长葛县境内,少部分在许昌市,郾城县境内。 钟皓、荀淑,韩召和陈实,是当时同郡的鼎鼎人物,称为颖川四长。载于《高士传》和(中州名人三十家集》中。 《长葛祝县志》记载:“长葛西行五十里、曰张史保、汉陈先生故里,有祠在焉”。 《太平寰宇记》引《陈氏家传》云:“纪、祺(实之子)以下八十之墓,三十六碑,并在长葛县泾山之阳,又有庙存”。 实公祖居长葛坡东陈故村(因实公祖居而得名)。 实公拒出仕,隐居于紫荆山下,小洪河泮建宅,闲心静养,实公去世,遂葬其宅后,改宅为“陈太丘祠”。经历代修葺,形成规模宏大之古建筑群,祠内石碑林立,记述陈氏繁衍世系。龙凤柏树数十,传为实公手植。景观宜人。 《长葛县志》为之作记,而今祠已改建”长葛中学”所在,剩下的房屋、碑刻、坟墓、为周围村庄所毁,今仅存太丘养鱼池一方,约三亩许。 颖川堂号有:颖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德星,德聚,绳武,但以颍川为着。 从这么多的郡望,足证始祖在颖川发祥,繁衍益众,千派万支,分布各地,贤人辈出,仁孝著称,古时读书人,皆以门第(郡望)做标榜而相称。 封地被并 奉旨分庄 动乱避难 随任移眷 生 日繁 迁地立基 移徙之后,开基生传,日益繁衍其后子孙奉为始祖。或为一世祖。 流转路线:汉时,陈氏住在北方各地者,已开始向南方发展,由河南、过山东、经江苏、入浙江、进福建,至广东。支派越多,分布越广。 西晋太尉陈伯畛,于晋元帝大兴初年,(公元三一八年)渡江、居江苏丹徙,孙陈奎、为长城(今浙江长兴)令,遂家其地,传至南朝陈霸先,建立陈朝,都于建业。族人遍布长江、粤江间。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六六九年),陈政偕子元光,入闽开漳,称为北陈。 陈忠之子陈邕、被谪入闽,定居漳州南驿路南厢山,是为南陈。 陈伯宣兴孙陈旺南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是为德安派始祖 德安派,芳震江州,三朝旌表,十世同居。宋仁宗以义门聚族大盛,下诏分二百九十八庄,拈阄别大小宗,星分基业,散处各省各县庄所而居 自宋太祖统一天下后,至宋室南渡,在此百余年间,陈氏在浙江、福建二省极为发展,其时在江西、四川等地之陈氏子孙,亦颇形活跃。 陈氏由闽入粤,以魁公率其族众,移居福建宁化、上杭、其曾孙孟二郎、孟三郎由闽迁粤之桂乡(今之梅县),其后传衍大埔、兴宁,龙川等等县。 据《始兴笃庆堂陈氏五修族谱》载:宋、元之陈,宗保徙居惠州。宗起偕子成玉、孙风安由福州迁虔州之桃川筠行;凤安三子明远徙居惠州博罗,次子明达,于明洪武年间,迁始兴开基。 据《陈氏家谱》载:二十世祖长发公到河婆开基,在下圩杨屋街建祠堂,名曰颍川堂,其先祖迁来路线,是从福建蒲田,又从揭阳到锦湖,鲤湖,然后到河婆圩和河田两地。 廿五世辉孙。元末与玛珖子史修,叔侄二人、移居大坑监湖、后偕子旺宗徙居马坪,三迁后康,定居于鸠山之创业,为马坪开基祖,旺宗即为马坪之一世祖 永兴讳顺夫,元末明初居于兴化之蒲田涵兜乡,为梅林之始祖,清嘉庆年间,其子孙迁来台湾宜兰县。 明清二代,陈氏族人渡海至台湾以开漳圣王,太溥及南朝等三大支派为主,并以来自泉州、同安为多。 一一〇世景肃公:文晦长子,人祀龙溪,为漳州清宁里发祥祖。 一一四世子箴公:泰典长子,生君图、为汰内高坑铺下祖。 子藏公,泰典四子、生庆善、为溪州祖。 子履公,泰兴长子,生君商,为吴坑祖。 子发公,泰兴次子,生君慕,为东坑、溪美之祖。 一一五世墩公:怀义子,以捕盗有功,授武经郎,时南宋渡江,叔祖玉涧公勤王于崖山,帝沉宋亡,存者仅公身免,为溪坂发祥祖。 一一六世銮公:堧子、字乾兴,子孙世居白樵,后徙居赤湖、龙屿等处。 一一七世均寿公:海生之四子,字徽珍。为南靖发祥祖。 一二八世仲深公:伯三次子,迁广西梧州府陆川县开基。 一二九世克仁公,仲海长子,迁澄海同福乡开基。 一三四世文峰公,积贵次子,字荣,为新屋下始祖。 一三九世硕沐公:世元八子,谥敦钊、迁台湾苗栗郡,为三义庄开基祖。 一四三世振熙:润武六子,公迁印尼爪畦文鸟坡开基。 一四四世普兰公,振能长子,出身监生,迁苗栗开基立业。 春义公,振器次子,迁台湾大湖郡,为南湖开基祖。 (南陈派下) 一〇三世禄公:元道子,生男三、长福生、次福养、三福贵,永福派始祖。 一〇六世崇其公:相五子,生定善,为丰溪兰园(南安十六都官园乡)之祖。 一〇七世洪进公:用祖次子,宋太子太师,封南康王,生男四、长文颢、次文显、三文顗,四文顼,为丰田丰江之祖。 颙公:弘锐三子,生男二、长从革、次从谏、为南岐始祖。 文顗公:洪进三子,字处真,宗滁州刺史,生男二、长宗赞、次宗缓,为南安二九都蟹各峇坑境始祖。 一一六世天兴公:文达长子,生宗福,为店前港口仁德里之祖。 一一七世史子公:美次子,生男三、长进生、次虞生、三福生、为凤头凤美之祖。 宣哲公:美三子,为桃仔脚之祖。 伯饶公:应觥子,为登瀛之祖。 真佑公:德高子,为仓美之祖。 中攀公:钦宵次子,为丙州之祖。 廷瑛公,国钦次子,为金墩之祖。 粢公:衮子,为丰江,安南之祖。 文瑜公:盛都子,岛西园派洪毅公之祖。 天寿公:良遇子,为西亭湖内社之祖。 妃格公:仁秉次子,为后郭之祖。 妃明公:仁爵长子,为店前之祖。 璜岳公:均泰子,为安溪芳亭之祖。 璜室公:均贤次子,为竹园之祖。 璜嵩公:均顺子,为美厝之祖。 宗福公:天兴子,为漳坪之祖。 八翁公:生牧,为官山之祖。 玛珖公:妃英长子,为鉴湖之祖。 辉公:妃明三子,字君泽,分居永春。 南陈十四世裔孙公茂公,传优道公(公元一一五九至三九五),定居永春小岵,为南山路基始祖。 优道公生四子、长德修肥、次德胜公、居原乡、三德盛公分居坡头、四德裕公分居南安林梗。
前言
一、世系源流
陈氏子孙是重华公(舜帝)之后,为陈氏最早之祖先,称太始祖。
二、颖川发祥
陈氏有颖川之名,当溯源于汉朝丞相公的六世祖陈汤之后,居于颖川。
三、迁移转徙
根据族谱所载对迁徙原因,有以下几种:
四、近代迁徙
(霞漳派下)
● 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回归庄分会(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